機電一體化專業3+2模式人才培養方案
一、專業代碼:
580201
二、入學要求
初中畢業,中考達到四川省五年一貫制招生錄取分數線。
三、學制
三年
四、培養目標與人才培養規格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目標是: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建設要求相適應的,掌握機電一體化專業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與創新精神,能迅速適應機電一體化產設備的設計、制造、安裝、調試等生產一線高級應用性專門人才。
本專業畢業生的具體要求是:在具有必備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掌握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掌握專業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數控機床加工編程與操作,機電產品的設計、制造、安裝、調試、維護及技術改造等專業知識,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能較快適應本專業實際工作的能力。具有創新精神和良好的職業道德。
(二)知識、能力、素質結構
1、知識結構
①.掌握必需的專業知識及文化科學知識;
政治理論知識:學習理解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黨的路線、方針;了解時事、政策和國情、憲法;掌握思想道德修養知識,法律基礎知識;強化職業道德。
科學文化知識:掌握專業所需制圖、電工、電子、機械設計基礎、金屬工藝學等基本知識,學習有關人文知識。具備應用漢語言文字的能力(表達、寫作),掌握一門外語(英語),并能在本專業領域應用,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知識。
專業知識:掌握金屬工藝學、金屬切削機床與切削刀具、公差配合、機械制造工藝等基本知識,掌握金屬切削加工和一般熱加工、數控加工工藝與編程、數控加工中心、電火花、線切割加工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掌握電工、電子基礎、電氣控制技術與PLC的基本知識。掌握常用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的專用軟件CAD/CAM,掌握機電設備的安裝、調試、維修等方面知識。了解企業管理、經營、,對產品進行技術經濟分析及安全生產方面基本知識。
②.掌握實用英語知識;具有一定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能借助于詞典閱讀本專業一般外文資料;
③.掌握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具有應用計算機進行計算與管理、運用網絡收集處理使用信息的能力;
2、能力結構
①.具有機電一體化產品設計與制造、數控編程、數控加工的工作能力。
②.具有分析和解決機電一體化產品設計、制造中較復雜技術問題的能力
③.具有機電一體化設備的設計、安裝、調試、檢驗、維護維修和技術改進的工作能力。
④. 具有應用專用軟件CAD/CAM,進行機電產品的設計與制造、產品開發的能力。具有企業的經營管理工作能力。
3、素質結構
①.基本素質: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文化基礎等。
②.職業素質: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能和創新精神,基本的英語應用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及高尚的職業道德。
五、課程結構
依托行業技術專家,分析崗位工作任務、工作所需的知識、技能和態度,組織課程內容;按照工程過程系統化的思想,遵循職業成長規律和教育規律,圍繞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素質養成,整合課程構成課程結構。
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體系
模塊 |
課程名稱 |
課程代碼 |
計劃學時 |
開設學期 |
公共基礎模塊(模塊1) |
健康教育 |
szg1101 |
32 |
1 |
職業生涯規劃 |
szg1201 |
32 |
2 |
職業道德與法律 |
szg1202 |
32 |
3 |
經濟政治與社會 |
szg1301 |
32 |
4 |
哲學與人生 |
szg1401 |
32 |
5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
szg1503 |
32 |
6 |
體育 |
jcg1101、jcg1201、
jcg1301、jcg1401 |
192 |
1、2、3、4、5、6 |
英語 |
jcg1102、jcg1202 |
288 |
1、2、3、4、5、6 |
語文 |
jcg1107 |
384 |
1、2、3、4 |
數學 |
jcg1103、jcg1203 |
384 |
1、2、3、4 |
物理 |
xxg1106 |
96 |
1、2、3 |
化學 |
Jcg1108 |
64 |
1、2 |
計算機基礎 |
jcg1104 |
64 |
1、2 |
專業基礎模塊(模塊2) |
機械制圖 |
jzt2301 |
64 |
1 |
電工基礎 |
jdg2201 |
32 |
1 |
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 |
jgc2301 |
32 |
2 |
金屬工藝學 |
jjg2301 |
64 |
2、3 |
電子技術 |
jdz2301 |
32 |
2 |
機械基礎 |
jsj2201 |
64 |
3、4 |
液壓、氣壓傳動技術 |
jsj2101、 |
64 |
4、5 |
專業核心模塊(模塊3) |
鉗工工藝(證書) |
jqg3101 |
64 |
1 |
電氣控制(證書) |
jdg3205 |
64 |
2 |
計算機輔助設計(CAD) |
jjs2301 |
96 |
3 |
可編程控制器(PLC) |
jdg3206 |
160 |
3、4 |
機械 加工技術 |
jjz2401 |
96 |
4 |
車削加工技術(證書) |
jcg3203 |
160 |
5、6 |
銑削加工技術(證書) |
jcg3205 |
176 |
5、6 |
數控車削編程及加工 |
jdj2301 |
176 |
5、6 |
素質教育模塊(模塊4) |
軍訓 |
stg4101 |
|
1 |
入學教育、專業教育 |
stg4102 |
|
1 |
素質拓展訓練專用周 |
stg41-504 |
|
1-6 |
畢業教育 |
stg4603 |
|
6 |
形勢與政策教育 |
stg41-505 |
|
6 |
1、專業核心課程:
計算機輔助設計、電氣控制、可編程控制器、鉗工工藝、機制工藝、、機械制圖、機加工技術、數控加工技術。
2、主要實踐環節:鉗工、機械加工實習、制圖測繪、電工、電子綜合訓練、機床電氣控制、可編程控制器、機械基礎設計基礎課程設計、專業課程設計。
3、 課程設置及要求
課程類別 |
課程名稱 |
學時 |
學期 |
1 |
2 |
3 |
4 |
5 |
6 |
公
共
基
礎
課
|
健康教育 |
32 |
2 |
|
|
|
|
|
職業生涯規劃 |
32 |
|
2 |
|
|
|
|
職業道德與法律 |
32 |
|
|
2 |
|
|
|
經濟政治與社會 |
32 |
|
|
|
2 |
|
|
哲學與人生 |
32 |
|
|
|
|
2 |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
32 |
|
|
|
|
|
2 |
語文 |
384 |
4 |
4 |
4 |
4 |
4 |
4 |
數學 |
384 |
4 |
4 |
4 |
4 |
4 |
4 |
英語 |
288 |
3 |
3 |
3 |
3 |
3 |
3 |
計算機應用基礎 |
96 |
3 |
3 |
|
|
|
|
體育 |
192 |
2 |
2 |
2 |
2 |
2 |
2 |
物理 |
128 |
2 |
2 |
2 |
2 |
|
|
化學 |
64 |
2 |
2 |
|
|
|
|
公共基礎課小計 |
1728 |
22 |
22 |
17 |
17 |
15 |
15 |
專
業
課 |
專
業
基
礎
課 |
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 |
32 |
2 |
|
|
|
|
|
機械制圖 |
32 |
4 |
|
|
|
|
|
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 |
64 |
|
2 |
|
|
|
|
電子技術基礎 |
32 |
|
2 |
|
|
|
|
機械基礎 |
64 |
|
|
2 |
2 |
|
|
液壓、氣壓傳動技術 |
64 |
|
|
|
2 |
2 |
|
金屬工藝 |
64 |
|
2 |
2 |
|
|
|
專業基礎課小計 |
352 |
6 |
6 |
4 |
4 |
2 |
0 |
專
業
核
心
課 |
鉗工工藝與實訓 |
64 |
4 |
|
|
|
|
|
電氣控制 |
64 |
|
4 |
|
|
|
|
機械CAD |
96 |
|
|
6 |
|
|
|
PLC |
160 |
|
|
5 |
5 |
|
|
機械加工技術 |
96 |
|
|
|
6 |
|
|
車削加工技術 |
160 |
|
|
|
|
5 |
5 |
銑削加工技術 |
176 |
|
|
|
|
5 |
6 |
數控車削編程及加工 |
176 |
|
|
|
|
5 |
6 |
專業核心課小計 |
988 |
4 |
4 |
11 |
11 |
15 |
17 |
合計 |
3068 |
32 |
32 |
32 |
32 |
32 |
32 |
各教學環節時數和比列
類 別 |
理論學時 |
實驗、實訓學時 |
占總學時的百分數 |
課程教學 |
公共基礎課 |
1728 |
0 |
52.9% |
專業基礎課 |
235 |
117 |
10.8 % |
專業核心課 |
494 |
494 |
30.5% |
小 計 |
2457 |
611 |
94.2% |
素質教育(6周) |
192 |
5.8% |
合計 |
3264 |
100% |
(1)、德育 (共6門學科)
本課程(主要包括健康教育、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道德與法律、經濟政治與社會、哲學與人生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學生必修的一門德育課程,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與就業指導。基本任務是:讓使學生了解職業、職業素質、職業道德、職業個性、職業選擇、職業理想的基本知識與要求,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掌握職業道德基本規范,以及職業道德行為養成的途徑,陶冶高尚的職業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業、競爭上崗等符合時代要求的觀念;學會依據社會發展、職業需求和個人特點進行職業生涯設計的方法;增強提高自身全面素質、自主擇業、立業創業的自覺性。
(2)、語文
在初中語文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現代文和文言文閱讀訓練,提高學生閱讀現代文和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強文學作品閱讀教學,培養學生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加強寫作與口語交際訓練,提高學生應用文寫作能力和日常口語交際水平。通過課內外的教學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和擴展必需的語文基礎知識,養成自學和運用語文的良好習慣,接受優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審美情趣。
(3)、數學
在初中數學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基本知識。通過學習,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培養學生的基本運算、基本計算工具使用、空間想象、數形結合、思維和簡單實際應用六種能力,為學習專業課程打下基礎。
(4)、英語
在初中英語的基礎上,鞏固、擴展學生的基礎詞匯和基礎語法;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和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能聽懂簡單對話和短文,能圍繞日常話題進行初步交際,能讀懂簡單應用文,能模擬套寫語篇及簡單應用文;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繼續學習的能力,并為學習專門用途英語打下基礎。
(5)、體育與健康
在初中相關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體育與衛生保健的基本知識和運動技能,使學生掌握科學鍛煉和娛樂休閑的基本方法,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培養自主鍛煉、自我保健、自我評價和自我調控的意識,全面提高身心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為終身鍛煉、繼續學習與創業立業奠定基礎。
(6)、計算機應用基礎
在初中相關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常用操作系統的使用、文字處理軟件的使用、電子表格軟件的使用、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操作和使用,使學生掌握計算機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字、表處理能力,數據處理能力、信息獲取、整理、加工能力,網上交互能力,為以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基礎。
(7)、物理
依據《中等職業學校物理教學大綱》開設,并注重在職業模塊的教學內容中體現專業特色。
(8)、化學
依據《中等職業學校化學教學大綱》開設,并注重在職業模塊的教學內容中體現專業特色。
(9)、電工基礎
電工學部分主要講授直流電路、電磁現象和磁路、單相和三相交流電路、電路過程響應,變壓器、低壓電器和基本控制線路等內容。使學生具有一定的電路分析、計算及電工操作技能。
(10)、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
本課程主要講授公差配合的國家標準,機械零件的尺寸公差、形狀公差、位置公差及表面粗糙度以及公差配合的應用。使學生掌握常用零件公差的分析與制定以及公差在零件圖上的正確標注。
(11)、機械制圖
本課程主要講授投影作圖和機械制圖等內容。培養學生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閱讀和繪制一般復雜程度的機械零件工作圖和部件裝配圖。注意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和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以保證圖樣的標準、正確、工整、發揮工程界共同技術語言的功能。
(12)、電子技術
電子技術部分主要講授晶體管和放大電路,集成運算放大電路,整流電路、晶閘管及其應用、脈沖與數字電路等內容。使學生能看懂簡單的電氣原理圖,會分析電子線路的幾種基本環節。能正確使用常用電氣元件和常規儀器。
(13)機械基礎(上)
本課程主要講授靜力學、運動學和動力學的初步內容。使學生認識質點、質點系和剛體運動的基本規律,初步學會運用這些規律和方法去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中簡單的力學問題。主要講授拉伸、壓縮、剪切、擠壓、扭轉、彎曲、應力狀態和強度理論、組合變形下的強度計算,交變應力等內容。使學生掌握桿件強度、剛度和穩定性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一定的計算能力。
(14)、機械基礎(下)
本課程主要講授常用機構如平面連桿平面連桿機構、凸輪機構、齒輪機構及輪系的工作原理及設計計算。通用機械零件如帶、鏈、齒輪、蝸桿蝸輪、軸承、聯軸器、離合器、彈簧、螺栓等的功能、構造、基本設計方法等內容。使學生掌握常用機構和通用機械零件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具有運用資料設計一般機構和傳動裝置的能力。
(15)、液壓與氣壓傳動技術
本課程主要講授液壓與壓傳動的基本原理、組成和特點,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參數,常見元件的結構特點、工作原理和常見故障的分析、排除方法。
(16)、金屬工藝學
本課程主要講授金屬的機械性能、晶體結構、鋼的熱處理、碳素鋼、合金鋼、鑄鐵等材料以及金屬的熱加工、即鑄、鍛、焊等內容。使學生掌握常用的金屬材料的性能和選用方法,了解熱處理、鑄、鍛、焊等技術的工藝過程、特點和應用范圍。
(17)、鉗工工藝
主要講授鉗工安全操作規程和相關理論,相關技術手冊和標準的查閱方法,常用工量具、設備的使用方法。能制作簡單配合及鑲嵌零件。
(18)、電氣控制技術
主要講授常見低壓電器的結構、原理及使用與選用方法,常見低壓電氣控制的線路的原理分析、安裝工藝、日常維護方法。
(19)、計算機輔助設計
本課程主要是、機制工藝、工廠給學生介紹一種CAD圖形軟件的功能、命令、使用方法。使學生初步掌握CAD系統繪制工程圖的手段,培養學生能用CAD圖形軟件繪制模具圖形,并利用以計算機為基礎的繪圖儀作出模具零件圖
(20)、可編程控制器PLC
主要講授常用計算機生產控制過程及要求,典型接口電路、檢測、報警及故障診斷及實際應用,PLC結構原理、梯形圖、指令系統及編程、應用。
(21)、機械加工技術
本課程講授機械加工設備的結構及調整方法,金屬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識,機床夾具、刃磨刀具的使用。一般加工設備的操作和維護,設備常見故障的排除,一般機械加工工藝。
語文修養,而且安裝調試、設備管理和設備維修等相關工作必須掌握(22)、車削加工技術(綜合實訓)
主要講授常用機床的結構、原理及功能。刀具結構、種類及使用要求、等。學生通過學對加工機床和各類刀具有較深的了解,為以后的數控加工專業方面的學習和技能訓練打下良好的基礎。
(23)、銑削加工技術(綜合實訓)
主要講授常用機床的結構、原理及功能。刀具結構、種類及使用要求、等。學生通過學對加工機床和各類刀具有較深的了解,為以后的數控加工專業方面的學習和技能訓練打下良好的基礎。
(24)、數控機床及編程
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常用的編程代碼及基本的編程規則,熟悉數控機床的典型結構,使學生具備一定的手工編程能力和基本的數控機床使用,保養和維修等方面的知識。
(25)主要實踐環節
實踐教學環節包括實驗、實習、綜合訓練、課程設計、頂崗設計等。這是培養學生基本技能和動手能力的重要實踐環節,應予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
①、實驗
實驗是鞏固和驗證所學理論,開發智能,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環節。各門課程實驗的開設要制定實驗指導書,由學生獨立完成。
實驗可單獨考核。亦可納入課程考核之中,但應占有一定比例。
②、實習
實習是使學生獲得一定的生產知識,掌握本專業的基本操作技能,培養較強動手能力的重要途徑。設有金工實習、機加工實習、焊工實習、機床電氣維修實習、電加工實習、專業認識實習、頂崗實習等。
專業實習與頂崗實習是了解本專業的發展及生產現狀,掌握本專業應有的專業技能,專業實習是安排在校外生產廠家進行。通過實習,使學生了解相關企業的生產、組織和管理的基本過程的同時,掌握機械設備的基礎知識及安裝、調試、維護維修的相關技能。
③、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的目的在于進一步加深和鞏固所學的基本知識。通過機械零件零件課程設計,使學生學會查閱技術資料,掌握基本設計方法,培養一定的獨立設計能力。
課程設計應完成裝配圖一張,零件圖若干張,設計說明書一份。
④、綜合訓練
綜合訓練的目的在于在常規實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掌握本專業所需技能。實訓項目有制圖測繪、電工綜合訓練(中級維修電工證考證)、 電子技術綜合訓練、單片機技術應用綜合訓練。
實習實訓需達到實訓大綱要求,同時經考核,必須獲得國家技能鑒定等級證書1-2項方可獲取畢業資格。
六、思想政治和形式與政策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根本保證,也是學校一項極其重要的任務。學院重視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強班主任和黨、團工作,積極發揮學生在自我教育中的作用,抓好學生日常管理,把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各門課程、各個工作領域和學生生活的各方面,扎實有效地抓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此外,還應著重抓好以下工作:
1、開展多種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除政治理論課教育外,通過升旗儀式、講座報告、主題教育活動等形式,多渠道、多層次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法紀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和思想道德修養,增強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
2、搞好學生入學教育。入學教育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專業及專業教學的有關規定,正確認識專業的發展前景,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幫助學生了解學校,了解校紀校規,培養遵紀守法意識和安全意識;幫助學生了解大學教育的基本規律,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有針對性地開展畢業教育。畢業教育重點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樹立敬業意識;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求職應聘的基本技巧,了解畢業生派遣的基本知識。
(二)形勢與政策教育(每周1學時)。主要幫助全面正確地認識黨和國家面臨的形勢和任務,擁護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增強實現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宏偉目標的信心和社會責任感。
七、素質拓展訓練
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等應用型人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一直是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學院要求一體化統籌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發展要求,充分發揮學院“素質拓展環節”作用,利用課外時間組織學生社會實踐,開展“第二課堂”活動,為學生的素質拓展提供舞臺。為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項素質拓展活動,學院實施“學生素質拓展學分”制度,學生在校期間必須獲得素質拓展2學分,方可畢業。
1、“素質拓展專用周”對學生進行勞動和安全教育,開展拓展訓練,主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熱愛勞動,自覺珍惜勞動成果;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以及克服困難、戰勝自我的勇氣和信心,磨練學生的意志力和忍耐力;掌握安全防范的基本知識,增強安全意識和法紀意識。
2、社會實踐活動包括校內外勤工助學、假期“三下鄉”等,促進學生了解社會、認識國情,自覺把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錘煉品格,磨練意志,增強適應社會的能力。
3、各種“第二課堂”活動,包括業余美育學校培訓、學生社團活動、青年志愿者行動、各級各類比賽、專業技能培訓鑒定、擔任學生干部等,增強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表達交流能力、團結協作意識、創新意識和意志耐力;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價值觀;發展學生的興趣特長,提高人文修養和藝術氣質。